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研究课题 > > 城镇文化遗存的新时代发展路径——“十四五”文化产业“空间业态”专题研究之六十三

研究课题

城镇文化遗存的新时代发展路径——“十四五”文化产业“空间业态”专题研究之六十三

发布时间:2022-01-26 17:06:46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空间业态”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公共空间、产业空间及文体旅商等业态,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调研报告-02.jpg

摘要:古镇、城市和民居的保护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以古镇为首的城镇文化遗产至今保存着历史传统风貌,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比如江南水乡古镇善于因借自然,多临水成街、因水成路、依水建屋。因此,我们以阮仪三教授对古镇保护工作的“四性”为开始,通过比较各城市不同的保护方式和城市特色,强调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

一、古镇保护的“四性”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曾把古镇保护工作提炼为“四性”: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五原”: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四老”:老木料、老砖瓦、老形式、老法式。我主张对旧建筑进行修缮或复原旧建筑,而不是以旅游商业为目的,使用快捷的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另起炉灶。

周庄、乌镇、同里、甪直、南浔、西塘,江南六镇都依此进行创造性保护,培养出一批传承传统建造技艺的优秀匠人。比如,周庄在整修中使用许多旧木梁、旧木柱、旧门窗、旧石板等,修出了原汁原味的房子。乌镇也是如此,为各种旧料分门别类地建造仓库,修缮时可随时调取使用。乌镇东栅、西栅使用明清时的石板铺路,同时将排水管道、电力线、电话线等埋入地下。沿街铺面、老宅使用的也是旧木料,并且按传统方法用桐油油过。墙面在替换掉烂砖之后,杜绝粉刷一新,而是在白粉中掺入黑灰,以呈现原有面貌。我们还采取古建筑移建的办法,将一座废弃的古代石桥移到镇中心,替代已被改为水泥桥的清代应家桥,用真古董丰富古镇景观。

1111.png 

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开展文化活动,更是为了留存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只有保护好传统建筑精华与历史遗迹的城市,才有可能孕育出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建筑、新风貌。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常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古香古色的古镇之外,人口更密集的城市因为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各有不同,从而涵养出各自特色。

比如苏州市的整体规划是由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古城居中,原样保护;古城四面是技术开发区、商业行政区、文化教育区、居住区。在古城区保护过程中,对照宋代《平江图》,古城平江路一带依旧保存着古代街坊脉络。苏州古城建筑师得以就地取材、师法传统,打造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图书馆等与老建筑交相辉映、气质和谐的新建筑。

222.png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拥有完整的古代城墙、数百处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在不破坏古城格局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出一条环形的单行车道,布局排水、电力、通信管网等;在古城的西面和南面开辟新区,城市新建和发展放在新区。

 333.png

三、重视传统民居保护

无论是古镇保护,还是城市历史文化遗迹保护,都离不开当地居民。只有把原来的居民留住、把那里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下来,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才能永葆生命力——这就离不开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民居是城镇历史文化遗存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着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城镇更新与发展,说到底离不开居民的呵护。在扬州、苏州等地,出现了一种新潮流:在居民自发改建或营建的房子中,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修缮老宅、恢复传统园林之美。有人自家天井设计半壁假山,有人开池建园,还有人专门成立公司,为喜欢传统民居的人家进行改建。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找回乡愁。为了推进古城保护和利用,扬州市出台了《扬州古城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明确历史建筑修缮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不得破坏其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建筑与传统民居体现着中国古人巧借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蕴藏着古老的建筑智慧,在提倡守正创新的今天,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与转化。与此同时,时间会积累沉淀出新的“历史遗存”,需要我们继续具体分析对待,不断将传统活用在现代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