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研究课题 > > 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与传承利用: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研究课题

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与传承利用: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发布时间:2022-02-22 16:57:02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系列专题研究,致力于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调研报告-07.jpg

摘要:“十四五”期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黄河、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本文立足现代化保护传承方式,从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出发,以融入生活、服务人民为目的,在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生态打造三个方面入手,对文化遗产如何进行资源管理与传承利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11111.png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2020年9月,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公布,但从该名单可以看出,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等传统文物大省缺席,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利用好文物应引起各省区的高度重视。

 2222.png

1.让文物留得住、活起来、火下去

2021年11月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弘扬形式。从2015年春晚舞台的《丝路霓裳》到2021年的《茉莉》《唐宫夜宴》,再到今年春晚的《只此青绿》,河南省通过打造系列沉浸式剧目走出了独特的文物传承之路。

 33333.png

4444.png

2.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模式的探索方向

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类。综合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要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文物类型和资源体量,对文物保护利用机制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创新实践,通过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各项任务,率先实现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初步现代化。专题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改革创新则有所侧重,瞄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聚焦文物安全、资源管理、考古前置、乡村振兴、博物馆活力、民间收藏等重点难点,率先实现突破、取得经验。

 5555.png

二、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构建城镇文化遗存现代体验区

1.非遗保护传承新动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通知可看出,未来非遗保护传承将会有以下几点侧重:

 666666.png

2.非遗保护传承新形式

 77771.png

77772.png

三、紧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

1.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与国家文化公园有效衔接

长城、长征、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属于超大规模的地理文化空间,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文化生态保护区多为较小面积的面状空间,二者从属关系应把握得当。另外,在守正创新和价值导向层面,把握双效统一原则。在具体建设和业态功能层面,实现遗产要素的融合利用、载体设施的融合建设、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管理运营和社会参与层面,激活要素协同效应。

 8.png

2.重点抓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