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案例分析 > > 【文化街区】无锡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诉说尘封的辉煌

案例分析

【文化街区】无锡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诉说尘封的辉煌

发布时间:2016-04-11 00:00:00


【街区概况】

荣巷历史街区又称荣巷古镇,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龙山南麓,梁溪河北,蠡溪片区的河埒地区西部,北以惠山山脉为屏障,南临无锡的母亲河——梁溪河,往东通过梁溪路与锡惠景区相连,往西通向梅园景区。无锡荣巷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荣巷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清末到民国年间,由于荣氏家族以荣宗敬、荣德生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家群体迅速崛起,使荣巷演变为街镇,给荣巷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建起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烙印和乡土特色的建筑群。至今,荣巷还保存着一条长约380米具有近代风貌的老街和157座具有时代烙印及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

真正的荣巷其实是一条原汁原味的老街巷,“归隐”于梁溪路以南成片近代民宅里,不容易被发现。昔日荣巷街上各色店铺林立,是辐射四乡八里的繁华之地,在当时的无锡西郊,“到荣巷上去”就意味着去集市去购物,犹如今日去万达去中山路。解放后,梁溪路的建成,商业中心渐渐往北移至河埒口一带,荣巷街作为商业枢纽的作用就慢慢削减,渐渐接近于一条寻常小巷。

【规划创新】  

依托街区历史格局  打造三大文化主题

荣巷街区的规划范围东至鸿桥路、南至梁清路、西至部队围墙、北到梁溪路,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核心保护区8.4公顷,主要由一条380米长的锯齿形老街和150多幢清末民初古建筑组成。自2009年7月实施改造以来,已完成一期工程——善文化街和荣毅仁纪念馆的建设。从建筑形式上看荣巷历史街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居形态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倾向:一是传统民居的地方特征“传统无锡式”,如荣瑞馨花厅;二是传统做法结合西洋装饰“中西合璧式”,如荣子清宅立面;三是欧式别墅住宅形式“洋式”,如荣鄂生家祠、张惠臣宅。

作为无锡五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的荣巷街区,拥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群及名人故居。为此,在规划改造时,就特别突出了要依托街区现有街巷格局、民族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打造“善文化、商文化、住文化”三大文化主题。

贯穿江南水乡特色  凸显工商文化核心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彰显荣氏家族“造福桑梓”的慈善精神,在老街改造中,将街区保护区西侧,北起荣毅仁事迹陈列馆、南至荣巷中心小学的街区定位为善文化街,通过串连大公图书馆、慈善基金会、荣巷中心小学等节点,按照“修旧如旧、修复为主”和“整体协调、特色突出”的原则,对现存传统街巷进行修复保护,充分展现荣氏家族为公益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工商文化”是荣氏家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为集中展示这一文化核心,老街改造中,将荣德生故居至荣巷东浜,全长约380米、横贯整个核心保护区的街区定位为商文化街,并作为荣巷历史街区的商文化主体线,使商文化街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曲折进退的特色老街。

保留原住民原生态  再现老街繁荣灵魂

随着古镇老街旅游热的一波波兴起,开发经营中的风格雷同、同质化等现状也逐渐让游人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古镇老街的经营业态日趋雷同、同质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避免荣巷街区改造建设中的同质化情况是一大问题,在荣巷街区二期的规划中,考虑了是否要保留原住民和部分经营原生态。比如说老街上打铁的、剃头匠、小馄饨……这种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老的经营业态,可以为古镇老街增色出彩。走在荣巷老街上,能够看到当地的老人晒着太阳下下棋,讲着地道的无锡话聊聊天,这样的风景也是荣巷老街的灵魂所在。

在荣巷历史街区的修复、建设和开发、利用方面,一直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比如,对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晴雨操场的修复,可谓“不惜代价”。据悉,由于荣氏家族财力雄厚,晴雨操场不仅建在荣氏私立学校内,而且建筑选用的都是上乘材料,水泥、杨松、钢筋和马口铁都是进口货。经过百年风雨,晴雨操场已几近危房,修复时所用的材料也全部按照原样从国外进口,为了不破坏原有结构,还用钢筋将整个操场全部“托起”加固。如今,“善文化体验区”内的晴雨操场、西浜轮船码头旧址、大公图书馆、荣毅仁纪念馆、天地山海碑等都得到了修复与保护,并已在街区内开放,让市民免费参观。

【泺尚视角】

泺尚有道认为,荣巷作为无锡市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体现江南水乡风貌的总体特征中,具有自身别具一格的鲜明特征,其深受荣氏家族文化、工商文化、山水生态、名城历史、农耕文明、中体西用的近代文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形式多样性和地域独特性,构成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景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保护价值,是无锡文化名城、山水名城、宜居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无锡城乡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潜在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