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案例分析 > > 【文化村落】江西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案例分析

【文化村落】江西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发布时间:2016-05-25 00:00:00


     

【园区概况】

流坑村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面积3.61平方公里。全村共914户、4209人,为董氏单姓聚居的大村落。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2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布局由明代董燧规划,南北是1条主干宽街,东西有7条窄巷,形成“横七竖一”的棋盘格局。流坑村不仅名人灿若繁星,而且古代建筑宏大壮观,全村有明清建筑260幢,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幢(处),重要文物321件,包括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文馆等不少纪念性文化建筑,且村中还留下了大量的附属文物,如匾联、雕刻、绘画、书法等,使流坑古村成为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

流坑古村是江西省一九九七年特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有二十一处古建筑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还是古建规模、人文风情;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现今之遗存,在江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是屈指可效的,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流坑古村堪称中国古民居在古文化缩影,有“千古第一村”之称,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运营创新】

保留民俗特色  保护开发共行    

流坑古村至牟保存着小步古老而奇特的民俗,除有“中国古老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舞之外,流坑古村的婚丧嫁娶、迁屋上梁、游神闹灯、祭祀舞龙、搭台唱戏、吹打奏乐等都别具特色,体现出江两赣文化的民俗特色,就连流坑老人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方式——玩铜钱也是一种流传于余年的古老民俗。同时流坑还保留着不少古老作坊式的家庭手工业,如织麻布、编斗笠、制蜡烛、做豆腐、造瓮酒等,而且芊牛种农作上具和器械(如水车、犁、耙等)保留较完整。在饮食文化方面,状元鱼、南瓜饼、红豆腐、魔芋、米洒、糍粑等代表着流坑的地方饮食特色。当然,流坑占朴淳厚的民风,对各历史遗风的不经意保留以及可多棵散布于村头巷尾的白年参天古樟都是流坑古村落无与伦比的特色。

保护和开发,应该重关联性,注重互补性。古村落一般有多个景点,有多个文化侧面,开发某一个景点,开发某一种功能时,应关注整体效果,系统效果,达到乘数效应。从旅游管理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仅是某一景点的开发,而应该是某一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一般以某一著名景点为依托,带动其他地域上丰日邻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一般以某一著名景点为依托,带动其他地域上相邻的景点或是交通线路为媒介将一系列类似的景点串联而形成的,这是国际旅游业的习惯作法,也是目前国内各大旅游公司的各著名旅游景点所积极探索和致力于实施的。

流坑古村做到了内外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治理和开发,古村内的旅游设施布点与各类户外的形象设计和古村落保持协调,并起到美化和强化各景点的作用;结合文物维修、保护工作,逐步建设好流坑文化博物馆、历史名人博物馆、封建宗族制度展览馆、书法艺术馆和民俗风情馆,不断充实流坑文化的内涵,确保流坑古建筑、古文物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古村外围搞好古樟树的保护和全村及周边的绿化工作,在各级部门的引导下,逐步实现流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鼓励居民各种民俗风情表演、开办商贸服务的同时,开发和加强传统工艺的制作,开发牛态农业观光旅游(采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充实培训旅游人才。

改善“硬”环境  提升“软”实力

为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品位,促进旅游业发展,乐安县在推进流坑景区综合保护开发过程中,坚持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该县加大投入,按照4A级景区标准,加快景区道路、水电、通讯、食宿、教育、医疗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硬”环境。据了解,近几年来,该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并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2亿余元资金,先后对流坑古村42处明清古建筑进行维修,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了进村水泥公路和景区牌坊,新建或改建了10多处小游园、4座冲水公厕、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流坑景区旅游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该县着力加强景区“软”环境建设,在流坑景区组建古村环卫队、巡防队、生态保护协会等队伍,加强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古村的防火、防盗、安全事故等管理。该县还对导游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以统一规范的解说词,提升服务质量。对古村不可移动的文物,该县组织人员进行登记、整理、拍照和存档,组织编写了《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挖掘整理流坑古村优秀的民俗文化。此外,该县注重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开发建设景区的积极性,开发出木雕、炭雕、竹雕等旅游商品,带动100余户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事“急”着办  远事从“长”计议

流坑综合保护开发是一项工作任务重、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为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建设,促进流坑景区长远健康发展,乐安县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近事“急”着办,远事从“长”计议,有计划、分步骤地科学组织实施。对一些诸如濒危古建筑维修保护、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急需解决的事情,加紧组织实施;而对于一些景区长远发展的旅游项目开发、“三产”发展、文化挖掘、新村建设等工作则着眼长远,分期分步实施。

为科学推进流坑综合保护开发,避免盲目开发的短期行为,乐安县先后组织专家编制《流坑景区总体规划》《流坑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乐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古樟林片区修建性详规》,并严格按照规划分期分步组织实施。为确保景区水厂如期开工建设,景区建设者们吃住工地,确定每一条巷道开挖负责人,完成76户农户征地,解决2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资金维修42处古建筑。

【泺尚视角】

泺尚有道认为,几乎任何事物都是新比旧好。唯独文化、占村落的价值,越古越有价值。古钱币,古典籍,古书画,占化石.古玩,几乎都是越古越有价值。保护如旧,修复如旧,“还本来面目”,它就越有认识价值,科研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再过百年千年人们也许对同一古村落会有许多新发现,会揭开许多“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