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案例分析 > > 【文化村落】培田古村:福建省民居第一村

案例分析

【文化村落】培田古村:福建省民居第一村

发布时间:2016-06-15 00:00:00


   【村落概况】

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培田村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国内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群是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恩荣牌坊位于培田村南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三间四柱五楼式,通面阔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构件,正楼上为葫芦宝顶。牌坊中柱前有报鼓狮,边柱前有凤尾石。正额即龙凤板上阴刻醒目的“恩荣”二字,副额阴刻诰封吴拔祯三代人功名与职位的文字。龙门枋浅刻双凤朝阳图案,小额枋刻狮子舞绣球浮雕,中柱上正面、背面各有一副题联。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三十余栋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宗祠、六处书院、四座庙观、三种版本族谱、两道跨街牌坊、一条千米古街,不仅令世人惊叹往昔的辉煌,更令这座沉寂了八百年的古村落,再度浮出历史。

培田是一个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吴氏家族因人才辈出,并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而显赫一方,建造了规模庞大的民宅、宗祠、书院。可以说闽西的培田村是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客家人是我国汉族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地区的汉人被迫离开家园,历经七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等说法。

培田客家人的民宅与我们熟悉的防御性“土楼”不同,培田的民居建筑几乎完成了客家人的居住理想,创造出“九厅十八井”这种以家族谱系为基本单元,由层层院落串联、并联,不断延伸的庞大家族居住模式,直接体现出中原汉族文化的内因,也就是注重血缘纽带关系, 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尊崇礼制。

【运营创新】  

集合三方力量  修护损老建筑

吴家大院位于培田村的中心区域,是典型的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灰褐色的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讲究的厅堂、宽阔的雨坪,透露出浓郁的传统客家民居风格。然而,这间被重点保护的民居在几年前还是另一番模样:院内几处房屋朽烂严重、老式木门窗镶上了铝合金。在外打工赚了钱的几个年轻人投资50万元,对吴家大院进行了“修旧如旧”的改造,并将部分房间改造成客房对外营业,吴家大院现已成为培田村最重要的旅游接待点之一。

留住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并进行修缮,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几年里,与吴家大院一样,培田村的多处破损老建筑得到了抢救性整修,如衍庆堂、衡公祠、致祥堂、大夫第、古街、容膝居、绳武楼等。除了村民的自觉维护,连城县财政也投入2000万元对培田村进行了规范管理整治,老建筑破旧损坏的柱子、木板得以更换,屋瓦得以翻修,69处1026平方米有碍观瞻的现代建筑被拆除,古村落的整体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地方财政加大投入是传统村落保护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古建筑的日常维修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培田村试图吸引一些外来企业对古民居进行经营、维护,以资代保、以租代保,但古民居的产权依旧掌握在村里。要维护好培田的古村风貌,必须集合国家、村民、企业三方的力量。

适度发展旅游  带动全村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传统村落保护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它自身的造血功能。传统村落日常的维护靠什么?目前来看,发展旅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通过适度旅游,拉动三产,可以反哺遗产保护,更可以吸引年轻人回流,也可以使村民得到实惠。

在培田村,独特的乡村风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村民开始拿出空闲的房屋开办乡村客栈。培田村不仅发展旅游,更让村民从中得到实惠——他们可以从门票收入中取得分红。2009年,宣和乡和连城县旅游部门组织召开厅堂业主、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厅堂代表,组成培田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理事会,授权理事会代表全村与旅游公司签订保护与开发合作协议,约定按培田古村落管理站首道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5%至28%支付给理事会,再分配给各厅堂和全村群众。

留住原住村民  保留村落灵魂

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也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丽江就是典型的例子。“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丽江模式,如今却因原住民的大量外迁、传统民俗遭受冲击而凸显危机。人们在反思丽江经验时才发现:古城、古村落保护的核心是人。如果古村离开了人,魂也将不复存在。如何能留住原住民,使古村见“房”也见“人”呢?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当地政府在培田古村附近修建了新村,为的是疏散古村人口,利于古民居修缮。然而,结果却让规划者大吃一惊,计划吸引2/3的村民入住,却有多达3/4的村民愿意入住,甚至原来在老房旁边翻盖新房的村民也拆除自建房搬进新村。祖传的老屋没有独立卫生间,缺少现代生活设施,房间阴暗潮湿,住起来很不舒适,人均居住面积也很小。新房不仅宽敞便捷,而且入住新房的村民每户还有5万元补助,这新房着实有不小的吸引力。村民太多,不利于古村落保护;但新村生活的吸引力很大,留下来的多数都是老人,又会导致古村落的空心化。这个分寸很难拿捏。

【泺尚视角】

泺尚有道认为,培田古村落内涵深厚的客家民俗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 为其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虽在新农村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不少古村落面临着被推土机一夜铲平的危机,像培田村这样完整地保存村貌已属不易,但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更多困境也需要继续探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