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研究 > 案例分析 > > 【乡村文旅】滦平县金山岭“唐乡”: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案例分析

【乡村文旅】滦平县金山岭“唐乡”: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07-21 00:00:00


 【乡村概况】

“唐乡”,被称作是第四代乡村旅游“乡村生活”的先锋代表,是农民限制宅基地、住宅资产化、市民度假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理念是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租赁,对农民闲置住宅进行创新利用,为其注人全新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功能。合理利用乡村资源,开发旅游度假村,为人们体验乡村生活提供了独具特色。

“唐乡”是滦平县政府与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乡村酒店类型的休闲乡村旅游项目,以“空心村”闲置住宅资产性复活为抓手,旨在打造北京地区“大健康消费目的地”。

“唐乡”项目带来了唐乡模式,这是一种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生态保护和富民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业态。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唐乡”为苇塘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撂荒地成了果药乡,留守户变成全家福,空心村形成宝葫芦, 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崛起于世人眼前。

【运营创新】

“小项目”激活“大产业”    

租赁村落中散落、闲置的古旧住宅,进行新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在尽可能保持村庄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院落实施主题式景观塑造,对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除险加固,使之成为富有现代气息,能够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等多种需求的古民居客栈、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乡村会所等,在充分挖掘生态之美,传承文化之韵,塑造产业之特,提升服务之优的基础上,集相聚休闲、文化体验、果品采摘等多种业态为一身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这就是“唐乡”。

如果仅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唐乡”不过是一个新型的乡居旅游的小项目。但“唐乡”为苇塘村带来的却不止这些。为了更好地和“唐乡”项目合作,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负责与“唐乡”的合作。为更好地实现“唐乡”休闲度假、自然观光、农事体验与健康养生的有机结合,苇塘村借助滦平县实施清洁小型流域治理和打造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的契机,对村中的废弃果园、撂荒地和坡耕地进行整体打包流转,建设有机果品采摘园、道地药材种植园。

借力“唐乡”品牌,苇塘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苇塘村与“唐乡”各取所需、通力合作,村民们建立合作社,借力“唐乡”品牌和标准,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环保产业,形成了新的致富渠道,而这又会进一步叫响“唐乡”的品牌,从而形成了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一个小小的旅游项目激活了“唐乡”与苇塘村共同发展的“大产业”。

“老手艺”变成“金饭碗”

民间文化醇厚多彩,“唐乡”旅游纪念品也独具特色。以传统地域文化为灵魂,“唐乡”使农村传承多年的“老手艺、老绝活”焕发青春,重放异彩。荆条编制、玉米苞制作、旋葫芦条比赛、剪纸表演、山茶药茶制作、满族二八席传统烹饪等农村老手艺办成了乡村文化体验的重要内容。浓郁的乡土文化被包装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普通话在 “唐乡”也成了大品牌。滦平作为中国普通话之乡,标准的普通话是其独特文化内涵,对海外游子和外国留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唐乡”抓住了这一特色,打造“到唐乡,听乡音”的文化品牌,在形成新“看点”的同时,也让苇塘村村民增强了交流的自信心与亲和度,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增加了收入,交到了朋友,而且开阔了眼界。

“空心村” 成了“宝葫芦”

在“唐乡”建设前,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720人,常年在家人员不到350人,且以老人儿童为主,平常闲置房屋达60户,闲置率超过35%,是典型的“空心村”。随着“唐乡”的建设,苇塘村变得“不一样”了。

选择回乡工作的村民有很多,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在家工作不但自己种的地能挣钱,而且还有工资,能照顾老人,能创业开农家院,每年能赚三五万元,远比出外打工强得多。如今,“唐乡”在为农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的同时,还聚集了人气,创造了财富,成了吸引农民回乡创业以及文化旅游观光体验的“宝葫芦”。

【泺尚视角】

泺尚有道认为,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院落闲置废弃、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增多、经济发展滞后,传统建筑损毁、优秀文化传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农村空心化、传统村落走向衰败,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河北承德滦平县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以空心村闲置住宅资产性复活为抓手,积极引进“唐乡”项目建设,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一个现代化与古朴交融、乡村与城镇互动、美丽与品质相粘的现代乡村更令人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