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数据 > 文化产业基础数据 > > 《京杭大运河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2016》

文化产业基础数据

《京杭大运河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2016》

本报告由文化产业规划专家、原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昝胜锋博士为主笔人,联合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相关文化园区企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泺尚中国创意产业网、泺尚有道文化创意产业规划院等机构,组成产学研政联合课题组团队,系统调研撰写完成。

2015年8月23日至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承办。聊城作为6个卫星会议城市之一,围绕“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这一主题组织相关会议和学术报告。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为聊城卫星会议的专家邀请和协调联络单位,全程参加此次会议。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向阳介绍,国际历史科学家大会是名副其实的全世界人文社会学家的盛会,享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美誉。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该会百余年来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也是首次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外举行。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以区域特色为主题的卫星会议,对全面展示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以及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方面有深远影响。

聊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军继表示,此次会议以“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进行研讨,对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提高运河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次重要机遇,不仅为中外历史学家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聊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聊城卫星会议设五个主要议题,分别是“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运河开发与城镇变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运河文化景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研究”。此次学术研讨会结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相关议题,着重探讨了中国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总结了中国运河开发与城镇变迁的经验教训,多角度分析了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突破的环境。

会议邀请到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文化遗产专家安德森,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考古系教授史密斯,美国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历史系袁清教授,农工党中央委员、中央联络委主任、著名文化专家黄泰康教授,大国学院副总干事、林则徐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刘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李康化教授等中外专家学者。上午主会场,安德森局长、黄泰康教授、张熙惟教授等八位专家代表以“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

第一节 黄金水道 漕运兴邦

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时期、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三次,每次兴修都与当朝及其后历朝历代的国家命运相连。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攻克楚国、越国之后加紧北伐齐国的步伐,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70公里,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此后,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这条在嘉兴境内开凿了的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通过水路运往洛阳,开凿并扩建了三大渠道,打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第一,整治御河南粮北运,强化都城对东南地区辐射。公元605年,隋炀帝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下令征调10多万淮南民工扩建山阳渎。第二,兴修永济渠,打通黄河北岸漕运渠道。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第三,疏浚江南河,打造纵贯太湖平原的黄金水道。《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 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大概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隋炀帝把后两者合称御河)、永济渠和江南河等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向东南和东北辐射,形成完整的体系,都要求可以通航方舟或龙舟,而且互相连接,所以连接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这条运河水面宽30—70米,长约2700多公里,从长安、洛阳向东南通到余杭、向东北通到涿郡,沿途穿过河北、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通连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当时的漕运黄金水道。尽管修建运河的出发点是隋炀帝的个人倾向,但运河的开凿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充分利用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的部分河段再修凿新渠连接而成,将古代水利科学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解决了中国南北交通交流不通畅的问题,清除了南北物资流通的屏障;另一方面促进了一批运河沿岸城镇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如需阅读本报告全文请联系:lureshow0531@163.com,sduwhc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