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评估 > 专家观点 > > 【文旅城镇】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罗甸县

专家观点

【文旅城镇】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罗甸县

发布时间:2016-10-25 00:00:00


【城镇概况】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邻平塘,西接望谟、紫云,南界广西天峨、乐业,北连惠水、长顺,全县土地面积3009. 6km2。罗甸县喀斯特地貌发育,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5%,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南部尤其是河谷地区几乎全年无冬,被誉为“天然温室”。全县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水域风光、遗址遗迹、人文活动、旅游商品7类,占全国8个主类中的7个,31个亚类中的16个,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其中,较具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旅游资源单体22个,单体资源等级中五级、四级、三级、二级数量之比为23116,三叠纪大贵州滩和打黛河天坑为仅有的2个五级资源。罗甸县地处黔桂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14年,旅游总人数67. 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 72亿元,但由于旅游开发较晚且受到周边众多旅游热点地区的市场竞争影响,与周边县相比,旅游发展仍然总体落后。

【运营创新】

罗甸县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数量少、层次低,特色不鲜明。县域内主要旅游景区中,仅有大小井景区开发现状较好,其余景区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并且,当前开发重点仍以区域范围内较为普遍的喀斯特自然山水为主,缺乏特色资源打造。因而,与周边市县相比,罗甸县旅游景区的级别、知名度、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地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现阶段

罗甸县旅游产品以面向低端市场的观光产品为主,度假旅游产品、面向高端市场的自然生态观光产品以及修学、科考等专项旅游产品基本没有开发,与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严重背离。并且,由于未进行深度开发及组合式开发,旅游产品的丰度和层次均较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通达性较差。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缺乏。全县除了大小井景区和打黛河景区内有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其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亟待加强,并且,酒店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也较为薄弱。其次,旅游交通设施落后。一方面境内仅有101312省道及惠罗高速过境,外部通达性较差;另一方面,三级干道缺乏使县域内远未形成交通网络体系,导致内部可达性较差。旅游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由于资金和人才匮乏,观念和手段落后,罗甸县旅游业经营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景区建设和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缺乏联合促销和经营,已经开发的景点处于极度粗放经营的状态,没有系统的开发与保护规划。另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不够完善,相关产业和部门缺乏协调,合作效率不高。此外,因为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高素质旅游人才,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普遍不强。

罗甸县旅游屏蔽现状分析

旅游屏蔽现象的类型和性质,从时段上看,有原生性和次生性屏蔽型,从空间上看,有自身性、毗邻性、外侵性屏蔽型,从成因上看,有条件屏蔽、要素屏蔽、区位屏蔽、资源屏蔽、事故屏蔽等,此外,还有政策屏蔽和形象屏蔽。借鉴以往研究,结合罗甸县旅游发展情况,分析罗甸旅游屏蔽因素。区域旅游发展与其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中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密切相关。当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是垄断性的、独一无二的资源,区域内还存在更优的同质资源并更早得到开发时,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将受到资源屏蔽的影响罗甸县主要旅游资源,包括大小井景区、三叠纪大贵州滩景区、打黛河天坑景区、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在内,都是以喀斯特自然景观为主,但纵观周边市县,也基本以喀斯特旅游资源为主,如东部有以喀斯特森林为主的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大小七孔、樟江景区,北部有以喀斯特湖泊为主的红枫湖、织金洞景区,西部有以喀斯特瀑布为主的天下第一瀑———黄果树瀑布景区及龙宫景区,西南部有以喀斯特峰林为主的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的兴义万峰林景区、马岭河峡谷景区。而且,这些景区资源级别高、品牌效应强,开发较早,对游客极具吸引力。这些同类型的资源优者的屏蔽,直接导致罗甸县诸如大小井、大贵州滩等本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景区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旅游地、客源地以及相互间的多维空间结构而引发的旅游业竞争是为区位屏蔽,包括距离性屏蔽和结构性屏蔽。区位屏蔽使屏蔽性旅游地处于旅游空间竞争的劣势。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黔桂交界处,与广西以红水河为界,虽然有省际边界优势,但与周边主要客源城市空间距离较远,其中,距贵阳180km、安顺160km、都匀150km,距广西百色200km,距离性区位屏蔽显著。此外,县域内交通区位劣势从根本上影响旅游通达性及游客可进入性,加剧了该屏蔽的不利影响; 其次,县域地处贵州省南部,北有贵阳、都匀,南有百色,西有安顺、兴义,东有凯里、荔波,这些分布于四周的旅游热点、温点城市的吸引和拦截作用,使罗甸县失去众多游客。而且,就与其他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上看,罗甸县属于旅游过境地,即游客在去往或离开其他主要旅游地的过程中经过的地方,游客经过罗甸县的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中转到贵阳、安顺、荔波等旅游热点城市,或是为了去往临近的广西、云南等地,专门为了到罗甸县进行旅游的较少,这也是一直以来罗甸县旅游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性区位屏蔽也对罗甸县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罗甸县旅游发展策略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构筑县域综合交通体系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罗甸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及打黛河景区、大贵州滩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内部设施建设,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构筑县域综合交通体系是重中之重。当前,罗甸县交通网络不发达,导致区域之间通达性较弱,影响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影响内部旅游线路的设计。因此,应在现有道路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至安顺、百色的高速公路,至都匀、荔波的省道,实现与客源市场的快速连接,并在路面增设观景停车湾、汽车旅馆、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县城旅游集散中心,边阳、沫阳、茂井、红水河镇四大旅游服务小镇,结合公路沿线若干旅游服务节点,构成旅游公路交通系统,同时,利用县域内纵横交错的河网,建成红水河镇、罗甸县城两大旅游集散港口,在大亭、茂井等河流交汇处增设水路客运码头,在各大河段增设水上旅游服务节点,形成以红水河、坝王河、蒙江三大水运线为主体的水路交通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公路和水路的共同节点,将公路系统与水路系统进行衔接,实现水陆交通一体化。错位发展战略,即通过突出旅游资源特色,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借助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实现优势互补,最终以反差组合的方式整合资源,确立自身竞争优势。罗甸县要实现旅游突围,关键就是要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大贵州滩和打黛河天坑是罗甸县的顶级旅游资源。大贵州滩保存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记录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碳酸岩台地,是研究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和三叠纪生物复苏以及三叠纪台盆演化的经典地区,科考价值极高。打黛河天坑容积近3×108m3,是世界第一大天坑重庆市奉节县小寨天坑的2 倍多,并且,周围分布有10 余个大小不一的天坑,构成规模庞大的天坑群。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贵州滩科考价值极高,但可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较单一; 打黛河天坑具有高科考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突出打黛河天坑在贵州省内的唯一性,将其作为罗甸县旅游的“形象工程”和“支撑工程”进行错位发展。同时,采取错位营销,建设中国首个天坑国家公园———打黛河天坑国家公园,配套以“天坑”相关的产品和宣传,塑造罗甸旅游核心吸引力,树立“天坑奇观”的独特旅游新形象,形成区域旅游增长极。

【泺尚视角】

泺尚有道认为,罗甸县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屏蔽性旅游地,受到资源、区位、要素、形象等旅游屏蔽因子影响,要实现旅游业的突围,需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塑造“天坑奇观”旅游新形象,推进养生养老产业和休闲生态农业发展,不断整合内部优势旅游资源,深化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