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评估 > 专家观点 > > 《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的专家解读

专家观点

《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的专家解读

发布时间:2020-04-01 00:00:00


3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主办,苏州圆才企业管理培训有限公司承办2020年园区一季度文化体育产业企业家在线培训活动,进一步促进园区文体产业发展,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园区文化体育企业负责人、项目申报负责人等80余人,先后有500多人次收听在线视频讲座。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进行系统解读。根据讲座视频,摘录如下:

一、总体情况

1.起草说明--时间安排

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制定本法。2010年4月,文化部部长蔡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要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着手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2015年9月,原文化部会同中宣部等部门建立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机制,组建了起草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组;2017年1月,正式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39个部门意见;2018年3月,正式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44个部门意见;2019年6月至7月,文化和旅游部将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12月,对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草案送审稿。

2.起草说明-思路定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而不是文化产业法或文化产业管理法,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根据这一要求,草案起草工作小组充分在“促进”上下功夫、做文章。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立法从法律层面加以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结构亟待调整优化;文化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近年来,我国文化企业新增数量增长较快,但面临盈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起草工作小组根据以上研判,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坚持把立法重心放在促进上,本着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确定法律框架和主要内容。

3.起草说明--主要内容

草案送审稿共设9章、75条,包括总则、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人才保障、科技支撑、金融财税扶持、法律责任、附则。在篇章结构设计上,草案起草工作小组紧紧抓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聚焦“促进什么”“怎么促进”两个核心问题,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等3个关键环节发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在立法内容上,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齐科技类、制造类产业体系),强调文化市场化问题(兼顾社会责任和效应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文化产业供给侧问题(真正了解人民群众需求)。

4.起草说明--特别说明

准确界定本法的调整范围。草案送审稿第二条对文化产业定义和范围的界定主要依据为国家统计局修订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相关辅助活动。

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就是要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以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遵循这一立法宗旨,起草工作小组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文化产业的规划、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写入草案送审稿之中。

落实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部署和要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起草工作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将相关精神充分体现在草案送审稿之中。特别是加强了创作生产部分,对鼓励创作、创作便利、促进文旅融合、质量管理等制度设计进行了调整完善,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对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作出制度性安排。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文化企业的崇高使命。为此,草案送审稿着力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将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作为贯穿于本法的“红线”,并在内容、技术、投资等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5.总体情况的专家理解

《文化产业促进法》是在国家层面出台的文化产业领域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了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认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对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核心特征。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典型产业,也是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双高”一体的典型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市场失灵状况和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促进”的底层逻辑。立足“促进”的法律,既不是更为全面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法,也不是以管理为导向的文化产业管理法。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的“二元偏向型”文化产业政策结构),在促进法中充分体现,一是坚持文化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双重取向,但是更偏重文化政策(贾旭东);二是政府主导,注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学习体会

1.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刚性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以创新为内涵的新经济业态,出台促进法律,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意味着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而且要考核、追责,会使文化产业成为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刚性的一项任务,将促进各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积极发展。

2.文化产业发展的参与主体。促进法草案送审稿试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促进体制,构筑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文化企业(国企国资)、高校人才机构、科技组织、金融机构、法律部门等多主体参与。

3.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主线“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乃是“创新”的两种重要途径与方式,分别可以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中国和世界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创意性和渗透性特征,使之具有全民属性和开放属性,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傅才武)。大力支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创新在传统工艺方面,文化产业的创新从来都是伴随着最新科技存在发展,比如陶瓷(泥条成型向在电动力作用下的手工拉坯)、木艺(手工加机械)。最新科技的利用,不仅不会改变传统工艺的本质,反而会使传统工艺制造更加精致。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融合发展方面,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5.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人才保障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金融和财税政策等政策可以为企业发展来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法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制度激励、约束“以法律形式明示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立场,使相关制度及措施得以体系化、明确化,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规范的体系化、结构化,方便人民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周刚志)

更多促进法学习解读体会,请登录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网站www.cslab.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