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评估 > 专家观点 > > 多地遭遇洪涝地质灾害,旅游行业如何应对?

专家观点

多地遭遇洪涝地质灾害,旅游行业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0-07-03 00:00:00


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特殊时期,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底线思维,警惕汛情与疫情叠加,强化责任意识,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加强部署

为做好汛期旅游安全工作,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汛期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狠抓防汛责任落实,督促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做好汛期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各地文旅部门近期也就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汛期旅游安全工作作出部署。

6月29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汛期旅游安全提示,提醒游客和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风险,注意旅游交通安全,加强汛期强高风险游览项目的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旅游景区的高风险游览项目在强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必须暂停。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抓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做好持续性强降雨应对、抓好防汛抗灾及各类灾害防范工作,将汛期旅游安全责任落实到预警提示、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值班值守等环节,并联合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组织开展全面汛期防汛拉网式排查,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存隐患。

29日傍晚至30日凌晨,贵州江口县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出现2站特大暴雨,5站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坝盘镇278.4.毫米,水泥厂站点最大小时雨强达139.8毫米。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高度重视汛期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汛期“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和“日周月”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加强一线工作监管指导,以涉水、低洼、山洪易发的景区点、文博院馆为重点,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水平。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及时通过政务网、短信、微信和电子显示屏等渠道转发各类气象预警、地质灾害和景区流量控制等提示信息,引导游客预防规避风险。督促旅行社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预警信息,避免组团前往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游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启动为期5天的全区文化和旅游安全及应急管理培训班,采取集中脱产、专题授课、主题研讨与观摩实地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文化和旅游部门安全监管的法定职责与法律责任、自然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下的人员防护与场所消毒工作、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及应急处置等内容展开培训。

积极应对

6月24日,强降雨导致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辖区内山洪暴发,汛情告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干部等成立救援队伍,连夜巡查排险,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1271户4628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和游客的安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红色堤坝”。

6月27日,获悉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遭遇强降雨、境内灵山温泉自驾游营地遭受山洪袭击的灾情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迅速指导当地展开应急救援,并对相关区域景区采取有效安全管控措施,成功转移被困的53名游客,并及时将2名轻伤游客送医。6月26日,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也根据风险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景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三级预警通告,对青城前山景区雨亭地灾点位进行管制。

近日,重庆市彭水县阿依河景区内水位暴涨,景区出口房屋被淹、部分栈道塌方、竹板桥码头损毁。该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奔赴一线抗洪抢险,在洪峰来临前将所有物资转运至安全地带,保障了景区财产安全。景区还及时组织人力清除栈道淤泥,恢复损毁设施设备,并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

“如果发生险情,我们将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积极主动抢险救援。”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王表示,武夷山景区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游客安全,如在易出现山体滑坡地段设立警示牌;积极做好竹筏水上安全工作,督促游客穿戴救生衣等。

完善机制

面对疫情与汛期叠加可能带来的挑战,旅游市场安全工作压力巨大。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旅游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有效保障游客出行安全。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郑向敏表示,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应紧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治理风险,重点做好“六全”工作:全员风险监管,做好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全时客流管理,做好游客疏导与引导;全网信息管理,做好风险信息搜集工作;全域技术覆盖,做到风险预警精准快速传达;全速游客入园,做好游客流量和聚集管理工作;全力应急响应,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教授提出,要构建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常态化防控机制;推进旅游安全和健康教育,全面提升旅游从业者和国民的旅游健康安全意识、安全防控能力和素质;继续发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力量,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机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旅游系翟向坤副教授表示,旅游景区应建立“联防联控、共管共治”的应急处突机制,并将之与区域应急体系、政府部门应急体系和行业应急体系有机融合。此外,还应切实完善旅游保险体系,更好发挥旅游保险在转移风险、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行业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提出,旅游业要深化旅游安全工作认识和部署安排,完善旅游安全保障设施,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监测旅游安全动态变化,有效传播旅游安全信息,确保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市场安全健康、平稳有序。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