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规划评估 > 专家观点 > > 视界 |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红色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

专家观点

视界 |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红色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01 17:15:44


来源:学点智库
导言
传承红色文化,祭奠英烈,慰藉忠魂,是国人自发的爱国行为。但近几年,涉嫌侵犯英烈的现象依旧偶有出现。对此,不仅要批评乃始作俑者价值观孱弱、民族情感缺失,惩戒其违法乱纪的行为,更应理性反思,在大变局中如何对红色文化保持清醒与自信,如何对其进行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而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是历代党中央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的集中体现。它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更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密码,篆刻在民族基因图谱上,涌动于民族血液里,在时间的洗礼下历久弥新。
01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涵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且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即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此外,红色文化资源还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02为何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所以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文化早已熔铸为共产党人红色文化的根与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精神依靠。此外,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的生成、发展、凝练的历史。理想信念的坚定笃行是红色文化蕴含的立党之本、兴党之基、强党之要。忠诚为民的质朴情怀是红色文化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的崇高品德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与旗帜。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更是是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

03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存问题
当下,红色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对于传统红色文化的挖掘力度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的红色文化纪念馆或展览馆对于红色人物及事迹的演绎往往流于表面,通过展示与陈列革命遗物与部分解说词便草草收场。又如在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则存在着没人问津的“三不管”现象。更有好多红色遗迹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原来的面貌已经不复存在,更有甚者,为了商业价值不惜破坏原有的建筑,完全改变原有的遗址现状。其次,传统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缺乏亲和力。部分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过分强调其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理论性,整体传播活动难免严肃缺乏活力。对于红色文化的讲述更是通过枯燥无趣的说教方式来生搬硬套,反而令红色文化高居庙堂。此外,各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当下红色文化的历史产物似乎都面临着濒临绝境的走向。有部分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因为分布在偏远地区,基于地区已有的发展条件,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都先天性地无法得到良好挖掘,甚至因地区人群保护意识淡薄而被破坏。也有部分红色文化经典因其丰富的内涵反而遭到过分的商业破坏,而导致历史研究价值被忽视。如我们常见的博物馆或者抗战纪念馆所呈现的历史文物大多都是免费供群众参观,但这些珍贵的历史史料却在展示的过程中被游客或工作人员无意破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04红色文化改如何继承发展
1.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红色经典文化的生存据点
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国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大多数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法都没有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好红色基因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我们党迎来百年诞辰、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背景下,意义尤为重要。在今年,对于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英雄人物”,更是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对于保护英烈荣光与尊严及保护红色文化都有突出的意义。

2.深度挖掘历史,与年轻人产生共振频点
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从受众角度来说,红色精神传承和发展的最大主力便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是“Z世代”,他们成长于新中国,没有经历艰苦的革命年代,又恰逢信息时代各种价值观传播碰撞激烈,使得他们很难从感情和心理上真正理解及认同红色文化与精神。所以要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备受青年群体喜爱的影视作品便是帮助当下年轻群体感受“红色基因”一扇窗口。如早些年的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就以年轻人喜爱的动画形象和简明生动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个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光辉历程的优秀的作品,引起了年轻人的强烈反响,收获好评。又如在建党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性时刻,将有大量相关题材影视剧将上映播出。其中,电影《1921》便想把当时有志爱国青年、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状态描摹出来,带领观众走近当时年轻的建党先驱的精神世界。
3.创新红色景区,加深红色文化基因记忆点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让历史及革命遗物“燥起来”,让革命圣地在游客心中留下独特烙印,所以传承红色基因定要活用红色文化元素。红色文化景区,作为革命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奋斗史和英雄史,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让游客于景区中重温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对于塑造世人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通过5G与VR融合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出“5GVR红色旅游直播巡展”,让每一位外地游客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VR实景沉浸式直播参观,身临其境的了解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意义,真实感受八一起义的壮美,深刻领悟八一起义精神和内涵。再如三亚《红色娘子军》便通过可看、可触的方式对旅游景点进行创新表达,让旅游者零距离感受红色旅游演艺的背景和内容,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宣教式”被动接受。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如果只空谈红色革命精神,单纯说教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如在红色景区中,若对英雄人物的展示只停留在实物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游览以及图片的展示上,那红色旅游的内涵感染力将大大的削弱。

4.借力互联网,打造红色教育高地点
“互联网+”与“融媒体”已成为传播大背景,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传播也要借力而行。比如由中宣部主管,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强国”的两大终端二合一模式的学习平台,一经上线就立即成为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新助手”。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官方社交平台账号也正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内容建设也趋于完善,红色文化的网络平台建设逐见成效,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正在靠着新媒体这个载体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2019年中国青年报主办的“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通过光影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令大学生们体验了“五四现场”和“五四实况”,并通过多个自媒体账号进行转发,收获大量关注与好评。再如借助互联网开设全国性的红色文化网络讲座,让党史大家与学生对话,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党史提供了新载体。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凝聚于心,外化于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像先辈们一样,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贡献处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