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泺尚有道--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泺尚资讯 > 泺尚新闻 > >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节选)

泺尚新闻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节选)

发布时间:2021-11-26 18:49:03


鲁工信发〔2021〕8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现将《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1月22日

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概况和形势研判

一、发展概况

二、形势研判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第三章发展重点

第四章主要任务

第五章保障措施

前言

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生产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助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关键手段。“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发展工业设计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持续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为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了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对于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加快提升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第三章发展重点

把准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促进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加快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形成协同创新、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产业生态。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面向现代社会对多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和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智能家电等在设计中的应用,开发引领未来产业方向的原创型新产品。以室内、移动和穿戴三大类电子信息产品为重点,提高产品的系统集成设计和交互设计水平,推进时尚设计与产业的对接融合,发展以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视听终端等为支撑的现代时尚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济南、青岛国家软件名城建设,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特殊行业和领域的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

二、高端装备产业

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农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能源装备、环保装备等领域,支持企业设计开发平台建设,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提出新功能、新造型、新材料、新结构、新概念,大力开展整机、整车、系统装备的工业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汽车行业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提高乘用车整车系统集成和工业设计水平。农机装备、工程机械行业顺应绿色化、大型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外观设计与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着力完善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产品配套、检验认证、示范应用产业链条,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机组设计及大规模新能源装备、分布式能源系统装备设计。加强小微型新能源生产、储存装置及智能管理设计,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系统部件和优化智能电网设计。围绕智能电网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新能源装备的智能管理设计,提高发储输配电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型结构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超常环境材料应用,加快工业设计、创成式设计和3D打印的融合式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展专项研究、产学研项目对接、产业服务、数据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拓宽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

四、智慧海洋产业

充分发挥重点企业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EPC总装建造优势,发展海上钻井平台装备设计,提升耐久性和机动性。发展深海潜航器、水下机器人等海洋科考专用船舶及装备设计。加强远洋渔业装备及军民两用运输船舶设计,发展大容量多功能运输船舶、民用运输船舶准军事化设计。加强与上海、大连、武汉等地区交流合作,提升我省高端、新型船舶和海工装备设计能力。发展海洋牧场综合平台创新设计,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新理念、新模式,发展推动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

五、医养健康产业

以高性能、普惠性医疗器械、健康监护、康复器械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围绕产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人性化要求,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设计,实现大型基础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设计。运用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人体植入材料和义肢设计,加强远程诊疗系统和人工智能软件设计开发,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和医疗机器人设计。

六、绿色化工产业

发展芳烃、乙烯、石化精深加工、生物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盐化工等节能环保设计,加快发展节能节水和三废处置装备设计,提高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围绕能源利用发展各类余热回收装备设计,重点发展空气和水资源净化、垃圾分类回收及加工处理、智能化节水等设备设计。提高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设计能力,加强节能建设、社区设计和能源智慧管理等服务模式设计。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建设工业设计载体

(一)完善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培育体系。强化对工业设计中心的培育、认定、管理和扶持工作,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培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或与高校院所等相关机构共建行业设计中心,提升制造企业设计创新能力。

(二)加强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重点布局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择优培育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产业链领航企业联合设计机构、院校等,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持续加强合作协同。鼓励结合各市优势产业基础,建设分布式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探索研究院运营管理模式,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三)培育壮大工业设计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作用突出的工业设计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提升工业设计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工业设计企业建立自有产品品牌,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

专栏1:工业设计载体建设工程

1.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推进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具备数字化验证、敏捷制造、原型开发等功能的研发设计与应用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与设计攻关。

2.支持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提升设计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从产品设计向包含研发设计、流程设计、品牌策划等整体解决方案发展,建设贯穿产业链的工业设计服务体系,创建国内领先设计服务品牌。

二、提升设计服务能力

(一)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强化工业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管理、设计验证等基础研究工作。针对制造业设计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联合攻关,重点提升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核心装置、新工艺技术等设计能力。突出绿色设计导向,推动智能设计和集成创新。

(二)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吸引科技人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科研院所创办工业设计企业,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成立独立运营的设计公司,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产业集聚区、高等院校和设计服务机构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平台,培育孵化一批工业设计企业。

(三)优化提升供给质效。发挥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高度耦合关联的特性,着力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友好体验以及工程易用性和环境融合性,把工业设计贯穿于产品生命的全周期,加快从注重产品外观功能设计向包含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服务模式设计等高端增值设计服务环节延伸。支持工业设计企业通过产品交易、专利入股、品牌共享等合作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和设计成果转化。

专栏2: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工程

1.开展工业设计基础研究。支持软件企业、设计公司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贯穿工业设计活动全过程的软硬件工具,构建门类齐全、先进适用的工业设计工具体系,大力进行推广示范。

2.开展“工业设计进百企”活动。组织摸排企业工业设计方面现状和需求,通过对接会、座谈会、成果转化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培育设计创新人才

(一)加强学科建设。支持中小学开展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高等院校加强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工业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高校结合“新工科”、“新文科”等学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我省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引育。创新工业设计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开展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支持将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范围,享受各级人才政策待遇。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面向全球引进高端工业设计人才,鼓励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来我省就业或设立设计机构。

(三)加强设计实训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以及各类创意设计园区建设制造业设计实训基地,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支持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培训基地。

专栏3:设计创新人才培育工程

1.支持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培育平台建设。以联合研发项目管理为有效链接和发展支撑,打造产学联动、学研一体、校企共创的机制与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

2.开展设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支持面向企业管理者、设计师的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创新课程体系,塑造核心竞争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3.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评价机制。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探索新增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职称,推进人才评价、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创新平台共建共享。

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优化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为依托,支持围绕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研究,拟订重大战略与规划,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资源库、材料数据库以及通用模型库等,提供设计工具、设计标准、计量测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二)建立分布式设计资源共享网络。鼓励发挥各类专业设计机构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优势,建立资源共享网络。支持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仪器设施使用和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和测试平台。搭建设计创新智库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开展组织体系建设等咨询服务。

(三)加快工业设计与双创融合。鼓励通过旧厂房改造再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等方式,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性、开放式工业设计双创平台,引导和支持中小设计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工业设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设计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加快推进烟台国际设计小镇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融成果展示、品牌推广、人才培训、产业孵化、成果转化与交易等为一体的设计领域创业空间,助推中小设计企业孵化成长。

2.促进设计资源共享。依托省内工业互联网优势,构建集信息发布、供需对接、设计展示、设计服务、成果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设计资源共享,构建平台经济生态圈。

五、提升工业设计影响力

(一)继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办好“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扩大参赛范围、提高赛事水平,支持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院校开展工业设计行业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市设立市级工业设计赛事。围绕重点产业需求,组织获奖作品巡展、宣传推介、推荐参展参奖,汇聚设计人才和设计成果,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

(二)塑造山东设计整体形象。支持制造企业、机构院所积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国内外知名赛事活动,宣传推广我省工业设计文化,展示我省工业设计水平与实力。打造提升工业设计高峰论坛、新品发布等活动品牌影响力,重视工业设计和齐鲁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融合,扩大我省工业设计知名度。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与欧美、日韩等地区工业设计领域交流与合作,引入先进设计资源。支持设计企业发展以设计为核心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鼓励工业设计服务“走出去”,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鼓励制造业企业选派优秀设计师出国培训,加强设计领域交流互学互鉴。

专栏5:设计影响力提升工程

1.支持烟台创建“世界设计之都”。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以及其他一系列以工业设计成果交流转化、理念与技术交流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性会议、活动或展览,强化活动成果展示推广与对接转化功能,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2.构建区域工业设计交流平台。支持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工业设计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工业设计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一体化发展氛围,形成区域设计和品牌集群优势。

3.深入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合作。支持世界设计产业组织等行业组织在我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提供产业链整合、投资孵化、设计人才、设计标准等解决方案,持续增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山东工信